位于黑德克的 DÖRKEN

2024.09.27 德艾科干货分享|析氢腐蚀介绍

金属的腐蚀其实蕴含着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在这篇文章中,德艾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腐蚀现象——析氢腐蚀。

 

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,金属会发生电化学腐蚀,并放出氢气,这就是析氢腐蚀。你可能不知道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,其实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碳。当这些钢铁制品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,表面就会吸附水汽,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。这层水膜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,变成了一种电解质溶液,使得水里的氢离子增多。

 

这时会产生一个神奇的现象:无数的微小原电池在我们的钢铁制品表面形成,它们以铁为负极,碳为正极,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。这个过程,在我们高中化学课本中被称为电化学腐蚀。

 

那么,哪些金属会发生析氢腐蚀呢?一般来说,电位非常低的活泼金属容易发生析氢腐蚀,比如铁。而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,如铜、银等正电性金属,则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。

 

pH小于3的情况下,阴极反应受到活化极化的控制。在弱氧化性和非氧化性酸溶液中,反应速度不是很大时,阳极反应同样受到活化极化的控制。铁在酸溶液中的腐蚀形态,一般是均匀腐蚀,因此,我们可以将铁在酸溶液中的腐蚀视为均相腐蚀电极处理,这是一个典型的活化极化控制腐蚀体系。

 

在这个体系中,负极(铁)被氧化,正极(碳)则将溶液中的氢离子还原成氢气。这个过程受到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:a值和b值。

 

a值,也就是氢过电位,反映了金属电极材料的种类对析氢反应的影响。根据a值的大小,我们可以将金属分为高、中、低氢过电位金属。而b值,即Tafel斜率,与金属材料和溶液关系较小,各种金属表面上析氢反应的b值相差不大。

 

那么,这种腐蚀有哪些特点呢?第一,可以按照均相腐蚀电极处理,忽略欧姆电阻,只需比较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阻力。第二,这种腐蚀属于活化极化腐蚀体系,阳极反应都受到活化极化的控制。因此,比较电极反应的阻力,只需比较交换电流密度。

 

我们来看看腐蚀条件。氢电极在一定的酸浓度和氢气压力下,会建立一个平衡:2H+ + 2e-= H2。这个氢电极的电位被称为氢的平衡电位,与氢离子浓度和氢分压有关。

 

如果在腐蚀电池中,阳极的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高,那么腐蚀电位也会比氢的平衡电位高,此时不能发生析氢腐蚀。相反,如果阳极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低,腐蚀电位才有可能比氢的平衡电位低,从而实现氢去极化和析氢腐蚀。

 

许多金属之所以在中性溶液中不发生析氢腐蚀,就是因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太低,氢的平衡电位较低,阳极电位高于氢的平衡电位。但是当选取电位更低的金属(比如镁及合金)作阳极时,因为他们的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低,有发生析氢腐蚀,甚至在碱性溶液中也发生极化腐蚀。

 

好了,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。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金属腐蚀,尤其是析氢腐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下次当你看到金属表面出现锈迹时,不妨想想这篇文章,也许你会发现,原来科学的奥秘无处不在!